四川超純水EDI設備

四川超純水EDI設備
型號:ltld
品牌:萊特萊德
原產地:中國
類別:工業設備 / 環保設備 / 其他環保設備
標籤︰水處理設備 , 超純水設備 , 軟化水設備
單價: ¥1 / 套
最少訂量:1 套
發送查詢

產品描述

四川超純水EDI設備,四川EDI裝置,四川工業超純水設備

萊特萊德專業從事edi設備技術研究,開發與應用,edi設備技術領先,品質一流.
產品介紹
    
一、EDI技術本質
連續電除鹽(EDI,Electro-deionization或CDI,Continuous Electrode ionization),是利用混合離子交換樹脂吸附給水中的陰陽離子,同時這些被吸附的離子又在直流電壓的作用下,分別透過陰陽離子交換膜而被去除的過程。此過程離子交換樹脂不需要用酸和碱再生。這一新技術可以代替傳統的離子交換( DI )裝置,生產出電阻率高達10-18 MΩ·cm的超純水。水處理設備

164jpg.jpg二、EDI技術優勢
與傳統離子交換(DI)相比,EDI所具有的優點:
l         EDI無需化學再生,節省酸和碱
l         EDI可以連續運行
l         提供穩定的水質
l         操作管理方便,勞動強度小
l         可實現模塊化組裝
l         減少建築面積
l         運行費用低
三、EDI工作原理四川超純水EDI設備,四川EDI裝置,四川工業超純水設備

的工作原理。在圖中,離子交換膜用豎線表示,並標明它們允許通過的離子種類。這些離子交換膜是不允許水穿過的,因此,它們可以隔絕淡水和濃水水流。
離子交換膜和離子交換樹脂的工作原理相近,可以選擇性地透過離子,其中陰離子交換膜只允許陰離子透過,不允許陽離子透過;而陽離子交換膜只允許陽離子透過,不允許陰離子透過。在一對陰陽離子交換膜之間充填混合離子交換樹脂就形成了一個EDI單元。陰陽離子交換膜之間由混合離子交換樹脂佔據的空間被稱為淡水室。將一定數量的EDI單元羅列在一起,使陰離子交換膜和陽離子交換膜交替排列,在離子交換膜之間添加特殊的離子交換樹脂,其形成的空間被稱為濃水室。在給定的直流電壓的推動下,在淡水室中,離子交換樹脂中的陰陽離子分別向正、負極遷移,並透過陰陽離子交換膜進入濃水室,同時給水中的離子被離子交換樹脂吸附而佔據由於離子電遷移而留下的空位。事實上離子的遷移和吸附是同時並連續發生的。通過這樣的過程,給水中的離子穿過離子交換膜進入到濃水室被去除而成為除鹽水。

12.jpg

帶負電荷的陰離子(例如OH-、Cl-)被正極(+)吸引而通過陰離子交換膜,進入到鄰近的濃水室。此後這些離子在繼續向正極遷移中遇到鄰近的陽離子交換膜,而陽離子交換膜不允許陰離子通過,這些離子即被阻隔在濃水中。淡水流中的陽離子(例如Na+、H+)以類似的方式被阻隔在濃水室。在濃水室,透過陰陽膜的離子維持電中性。
EDI組件電流量和離子遷移量成正比。電流量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源於被除去離子的遷移,另一部分源於水本身電離產生的H+和OH-離子的遷移。
    在EDI組件中存在較高的電壓梯度,在其作用下,水會電解產生大量的H+和OH-。這些就地產生的H+和OH-對離子交換樹脂有連續再生的作用。
EDI組件中的離子交換樹脂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稱作工作樹脂,另一部分稱作拋光樹脂,二者的界限稱為工作前沿。工作樹脂承擔着除去大部分離子的任務,而拋光樹脂則承擔着去除弱電解質等較難清除離子的任務。     
 EDI給水的預處理是EDI實現其最優性能和減少設備故障的首要條件。給水里的污染物會對除鹽組件有負面影響,增加維護量並降低膜組件的壽命。
四、EDI的應用領域
超純水經常用於微電子工業、半導體工業、發電工業、製藥行業和實驗室。EDI純水也可以作為製藥蒸餾水、食物和飲料生產用水、化工廠工藝用水,以及其它超純水應用領域。五、EDI運行參數
Super EDI組件運行結果取決于各種各樣的運行條件,其中包括系統設計參數、給水質量、給水壓力等。下表列出的是較為典型的運行條件:

等。下表列出的是較為典型的運行條件:

型號
CP-500S
CP-1000S
CP-2000S
CP-3600S
電壓(VDC
20-60
30-100
40-150
70-300
電流(ADC
0.5-6
0.5-6
0.5-6
0.5-6
產品水流量(m3/h
0.3-0.7
0.8-1.2
1.3-2.0
2.0-3.5
濃水流量(m3/h
0.04-0.07
0.08-0.12
0.13-0.20
0.20-0.35
極水流量(m3/h
0.04-0.06
0.04-0.06
0.04-0.06

5.1運行電流及運行電壓
嚴重警告:當電流通過EDI膜塊時會產生熱量。在EDI運行過程中必須用水流將熱量全部帶出。因此,當EDI淡水、濃水水流不暢或停止時必須停止供電,否則將使EDI膜塊徹底燒坏。
5.2 給水要求
以下每項指標均是保証EDI正常運行的必要最低條件,為了使系統運行結果更佳,系統設計時應適當提高。
l               給水:二級反滲透或單級反滲透產水。
l               TEA(總可交換陰離子,以CaCO3 計):<35ppm。
TEA包括所有陰離子及以陰離子形式被EDI除去的物質。由於水中所含的 CO2 、SiO2和H3BO3以HCO3- / CO32-、HSiO3- / SiO32-和B(OH)4-的形式被EDI清除,根據經驗計算TEA時分別以電荷為-1.7、-1.5和-1.0計。給水中HCO3- 也有一部分是以CO32-形式被清除,在計算TEA時電荷也以-1.7計。TEA計算公式如下:
TEA=50[CCl-/35.5+2CSO42-/96+1.7CCO2/44+1.7CHCO3-/61+1.5CSiO2/60+ …]
其中所有物質濃度均以mg/L計
l               pH :6.0~9.0
當總硬度低於0.1ppm時,EDI最佳工作的pH範圍為 8.0~9.0。
注:PH是入水的參考指標,其是影響入水CO2含量的指標之一。
l               溫度: 5-35℃。
l               進水壓力:1.5bar(25psi)~ 5bar(75psi)。
濃/極水的入口壓力一般低於產品水的出口壓力0.3-0.5kgf/cm2。
l               硬度(以CaCO3計):<10.0 ppm。
注意:EDI工藝需要限定進水硬度以免結垢。在進水硬度 <10.0 ppm時,Canpure™ EDI系統最高的回收率是 100%,濃極水可以回收利用。
在進水硬度超過10.0ppm時運行Canpure ™ EDI膜塊,會造成結垢和不可修復的損坏,應與坎普爾公司聯繫。
l               有機物(TOC):<0.5 ppm,推薦<0.1 ppm。
l               氧化劑:Cl2<0.05 ppm,O3<0.02 ppm,推薦為0。
l               變價金屬:Fe<0.01 ppm,Mn<0.01 ppm。

另外變價金屬對離子交換樹脂的氧化催化作用,會造成樹脂的永久性損傷。
l               H2S :<0.01 ppm。
l               二氧化硅 :<0.5 ppm。
l               SDI 15min:<1.0。
l               色度: <5 APHA 。四川超純水EDI設備,四川EDI裝置,四川工業超純水設備
l               二氧化碳的總量:二氧化碳含量和pH值將明顯影響產品水電阻率。如果CO2大於10ppm,Canpure™EDI系統不能制備高純度的產品水。可以通過調節反滲透進水 pH 值或使用脫氣裝置來降低CO2 量。推薦<5ppm。
l               電導率: <60μS/cm。
電導率只能作為EDI運行的一個參考性指標,
六、Canpure ™ EDI系列組件的外觀尺寸表
鐵錳離子對離子交換樹脂有中毒作用。而對於EDI,鐵錳離子對樹脂的中毒現象要比混床嚴重很多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由於在EDI陰膜附近pH 值很高,致使鐵錳在該區域中毒現象較明顯;(2)混床在運行時陽離子交換樹脂不斷釋放氫離子,這些氫離子在局部對中毒的離子交換樹脂有洗脫作用;(3)在用酸對混床中的陽離子交換樹脂再生時對中毒鐵錳有洗脫作用;(4)由於EDI中樹脂總量較少,使全部樹脂中毒的時間也比混床短很多倍。由於這些原因,當給水鐵或錳含量超標時,EDI膜件可能在幾個至几十個小時內中毒。

型號
CP-500S
CP-1000S
CP-2000S
CP-3600S
尺寸(mm
616×266×240
616×266×262
616×266×367
616×266×459
Amm
78
109
197
315
Bmm
170
202
290
415
單元數
8
12
24
42




聯 系 人:孫經理
銷售服務:18030548080 
客戶熱線:18940199181
辦公電話:024-31519871
傳真電話:024-31519871
技術服務:15077777996
售后服務:18940199185
在 線 QQ:800001951
電子郵箱:LTLD@VIP.QQ.COM 
公司網址:www.sichuanshui.com


shenchuang

四川超純水EDI設備 1

會員信息

四川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
國家/地區︰四川省成都市
經營性質︰生產商
聯繫電話︰18030548080
聯繫人︰孫經理 (經理)
最後上線︰2013/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