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植物的種植宜在春季氣溫18℃以上時進行,此後溫度漸升,水分蒸發較小,有利於植株復壯生長。秋季種植要預留2個月以上的持續生長時間,才能進入冷冬季保暖,否則終仍容易導致死亡。冬季忌移苗,移后若遇低溫,景觀樹棕櫚科植物莖幹需用草袋或塑料薄膜包紮保溫,使之順利越冬,否則遇寒害生育受阻,恢復較困難,尤其是單干物種,如大王椰子,紅棕櫚,假檳榔等。
可提取供食用,砂糖椰子和某些魚尾葵種類的花序刈傷后可流出大量的液汁,蒸發后製成砂糖或經發酵后變成燒酒,有些種類的木材很硬,可為建築材料,葉可為屋頂的遮蓋物或織帽或編籃等,蒲葵的葉可為扇,葉鞘的纖維(即棕衣)和椰子的果殼的纖維可編繩或編簑衣或為掃帚,棕櫚科也是為奇異的家族:長(可達25m),大的花序(6-12m),大的種子(20kg),油王(果皮含油達四分之三)。
胚乳均勻或嚼爛狀,胚頂生,側生或基生。 [1] 分布地區編輯分布于熱帶,亞熱帶地區,主產熱帶亞洲及美洲,少數產于非洲。中國約有28屬100余種(含常見栽培屬,種),產西南至東南部各省區。 [1] 價值編輯棕櫚科是具有獨特造景功能(“棕櫚景觀”)的植物類群,也是上三個重要的經濟植物類群之一,包括被譽為上重要的十種樹木之一的椰子,被譽為生命之樹的棗椰,在食用油貿易榮居榜首的油椰。此外。
花萼和花瓣各3片,離生或合生,覆瓦狀或鑷合狀排列,雄蕊通常6枚,2輪排列,稀多數或更少,花藥2室,縱裂,基着或背着,退化雄蕊通常存在或稀缺,子房1-3室或3個心皮離生或于基部合生,柱頭3枚,通常無柄,每個心皮內有1-2個胚珠。果實為核果或硬漿果,1-3室或具1-3個心皮,果皮光滑或有毛,有刺,粗糙或被以覆瓦狀鱗片。種子通常1個,有時2-3個,多者10個,與外果皮分離或粘合。
單子葉植物,183屬,約2300種,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外形特征編輯棕櫚樹灌木,藤本或喬木,莖通常不分枝,單生或几叢生,表面平滑或粗糙,或有刺,或被殘存老葉柄的基部或葉痕,稀被短柔毛。葉互生,在芽時折疊,羽狀或掌狀分裂,稀為全緣或近全緣,葉柄基部通常擴大成具纖維的鞘。花小,單性或,雌雄同株或異株,有時雜性,組成分枝或不分枝的佛焰花序(或肉穗花序),花序通常大型多分枝。
棕櫚目只有這一科,目前已知有202屬,大約2,800余種。該科植物比一般都是單干直立,不分枝,葉大,集中在樹幹頂部,多為掌狀分裂或羽狀復葉的大葉.棕櫚科一般為喬木,也有少數是灌木或藤本植物,花小,通常為淡黃綠色。是單子葉植物中具有喬木習性,有寬闊的葉片和發達的維管束的植物類群。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大約有22屬60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