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提取物

葛根提取物
型号:-
品牌:-
原产地:中国
类别:农业、食品 / 农产品及物资 / 植物提取物
标签︰葛根提取物 , 葛根黄酮 , 葛根素
单价: ¥100 / 千克
最少订量:2 千克
发送查询

产品描述

 

【中文名称】葛根提取物图片
【English name】Pueraria P.E.
【拉丁名】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 
【来源】来源于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多年生落叶藤本,长达10m,全株被黄褐色粗毛。块根圆柱状,肥厚,外皮灰黄色,内部粉质,纤维性很强。生于山坡草丛路旁及疏林中较阴湿的地方。

【性状】棕色粉末

【提取部位】 根

【活性成分】 异黄酮葛根素、大豆甙、大豆甙元、染料木素

【规 格】 ≥40% 葛根异黄酮 UV/HPLC检测     80%葛根素

【功 能】 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癌细胞;增加冠脉流量,调整血液微循环;治疗各年龄阶段的突发性耳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

【用 途】心血管的预防与治疗、血糖血脂的调节、循环系统健康、更年期症状调节

2葛根形态

1、 藤本,长约达10cm,全株被黄褐色长硬毛。2、 三出复叶互生,托叶盾状着生,卵状椭圆形;中央小叶菱状卵形或宽卵形,侧生小叶斜椭圆形,两面被糙毛。背面较密;托叶盾形,小托叶针状。 3、 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小苞片卵形或披针形;花萼钟状,萼齿5,上面2齿合生,下面1齿较长,内外面均被黄色柔毛;花冠蝶形,蓝紫色,长约1.5cm。荚果线形,长5~10cm,扁平,密生黄褐色长硬毛。花期5~9月,果期8~10月。

3主要活性

1、对循环系统的作用葛根中提出的黄酮能增加脑及冠状血管血流量。麻醉狗颈内动脉注射葛根黄酮后,脑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相应降低,作用维持2~20分钟,如静脉注射,则脑血流量增加较轻,也不能解除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收缩脑血管的作用,但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则能改善脑循环,其作用温和。葛根黄酮及葛根酒浸膏注射于狗的冠状动脉及静脉,均能使冠状血管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降低。给大鼠腹腔及皮下注射葛根酒浸膏和腹腔注射其水煎剂及葛根中提出的结晶,对垂体叶素所引起的心脏缺血反应均有保护作用,葛根水煎剂口服对高血压狗无明显的降压作用。葛根(日本产)煎剂中据报道有兴奋和抑制心脏两种成分。2、解痉作用中国葛根(品种未注明)与日本市售葛根中均含天豆黄酮,对小鼠、豚鼠离体肠管具有罂粟碱样解痉作用,但中国产葛根较日本产者解痉作用强,可能与所含大且黄酮较多有关,此解痉成分能对抗组织胺及乙酰胆碱的作用;从日本产葛根中分离出之其他异黄酮类衍化物则无明显的扩乙酰胆碱作用。此外尚分离出肘肠管有收缩作用的物质,日本产葛根中提出之MTF-101有毒蕈碱样作用。3、降血糖作用葛根(品种未注明)煎剂给家兔口服,开始2小时血糖上升,随即下降,第3、4小时下降最低,对家兔肾上腺素性高血糖不仅无对抗作用,反而使之增高,但能促进血糖提早恢复正常。葛根水提取物也能使家兔血糖初上升后下降,对饥锇家兔升血糖作用更显著,乙醚提取物对糖代谢则无明显影响。4、解热及雌激素样作用日本产葛根浸剂对人工发热家兔有明显解热作用,维持4~5小时之久。葛根能增加未成熟小鼠子宫的重量,有雌激素样作用。此作用之有效成分为大豆黄酮。

4有效成分

  葛根提取物含多种黄酮类成分,主要活性成分为大豆素(daidzein)、大豆甙(daidzin)、葛根素(puerarin)、葛根素-7-木糖甙(puerarin-7-xyloside)

5药理作用

  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癌细胞;增加冠脉流量,调整血液微循环;治疗各年龄阶段的突发性耳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
  [植物形态]:1、 藤本,长约达10cm,全株被黄褐色长硬毛。
  2、 三出复叶互生,托叶盾状着生,卵状椭圆形;中央小叶菱状卵形或宽卵形,侧生小叶斜椭圆形,两面被糙毛。背面较密;托叶盾形,小托叶针状。 
  3、 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小苞片卵形或披针形;花萼钟状,萼齿5,上面2齿合生,下面1齿较长,内外面均被黄色柔毛;花冠蝶形,蓝紫色,长约1.5cm。荚果线形,长5~10cm,扁平,密生黄褐色长硬毛。花期5~9月,果期8~10月。
  安全性:
  基于其在食用方面的广泛应用,葛根被认为是相当安全的。葛根不可用于那些具胃寒和出汗过度的患者。没有任何葛根对人体毒性的报导。
  剂量:
  标准葛根提取物的推荐剂量为6-12片/天(10mg异黄酮/片)以缓解更年期症候群偏头痛和高血压。也可每天2-3次,每次60-120mg。

付款方式︰LC
葛根提取物 1葛根提取物 2葛根提取物 3

会员信息

长沙惠欣生物科技公司
国家/地区︰湖南省长沙市
经营性质︰贸易商
联系电话︰15874865207
联系人︰戴华莹 (销售)
最后上线︰2017/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