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溫灸養生儀

艾灸溫灸養生儀
型號:JL036265
品牌:健龍
原產地:中國
類別:家居用品 / 個人護理工具及美容
標籤︰艾灸儀 , 溫灸儀 , 漢灸儀
單價: ¥2300 / 台
最少訂量:1 台
發送查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產品描述

一、 百年太極神灸儀使用灸絨、灸油、溫熨。借溫炙的溫和熱力及藥物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以養生美容、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協調陰陽、扶正祛邪,達到治療疾病、防病保健之功效,《黃帝內經》說“針所不及,炙之所宜”,《醫學入門》說“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炙之”。可見炙法很早就被人們所重視,由於其安全性能高、無毒副作用、養生保健,因此在中國炙療史上出現“言炙必艾”的現象,艾炙被曆代醫稱為百炙之王。

二、 百年太極神灸是一種神奇的自然療法,其特點顯著在:


1、 三位一體:百年太極神灸有治、尋、養三位一體的特點,即有病治病,未病尋病,無病養生。


2、 四效合一:百年太極神灸有驅寒邪,補元陽,通經絡,調正氣之功效。寒邪、元陽虛是現代人的病根,祛、補、通是健康的根本,艾草補陽氣,炙法通經絡,艾炙就介健康的保障。《黃帝內經》: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是人體對抗病邪的力量。正氣所指的就是陽氣,因此傳承着“陽氣足則千年壽,炙法

3、 昇陽第一方”的說法。

傳統艾炙與百年太極神灸之區別:

傳統艾炙

有明火、有煙、不安全;煙燻不利健康、不境污染大,影響華麗的裝飾。操作麻煩,需操作人員有很好的耐心,需長時間拿艾條,手會燻黃或燙傷。不小心也會燙傷客。

現代百年太極神灸

   無明火、無煙、安全、環保、不影響環境。操作簡單,幾個按鍵就輕鬆搞定,節省時間和精力。特別是能量子的滲透力更強。


百年太極神灸與艾炙的關係

    百年太極神灸傳承了艾炙的施炙理論,同是百年太極神灸也改進及避免了艾的弊端,推動了中醫傳統炙法的發展和普及。

 

百年太極神灸儀的功效

【美容】

現代人生活壓力過大,體內淤積各種毒素排泄緩慢,肌膚對化妝品、營養品的吸收減慢,引發一系列面部問題。面部溫灸通過熱原理與中草藥艾草的作用,美容棒在面部進行排毒滾動,促進面部血液循環,打開毛孔,溫補氣血,增強肌膚的免疫力及對產品的吸收。

優點:溫灸溫熱再配合中草藥艾草條,在面部輕輕滾動,可替代了美容師按摩,讓面部血液循環加速,促進產品的吸收,在溫肌散寒、活絡經氣的享受中完成有效的美容護理。

 【保健】

 溫經通絡,益氣驅風,活血止痛,改善局部循環,增加免疫力。肩周炎,腰肌勞損,腰腿疼痛,骨質增生,胃脘寒痛,椎間盤膨出,咳喘,面癱,痛經,少年近視等症。

【養生】

艾灸養生保健療法能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和抗衰老的能力,從而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此法簡便有效,尤其有溫陽散寒,扶正培元,祛邪防病之功效。可作為中老年保健灸及

虛寒証患者首選的自我養生方法。

【祛病】

 1、感冒

  灸法對風寒感冒,有疏風散寒,調和營衛,解表宣肺之功效。取督脈、足太陽、陽明經腧穴,如風池、風門、大椎、肺俞、列缺、孔最、合谷等,每穴再次灸10~15分鐘,

每日l~2次;

       在本病流行季節,每日灸風門或足三里,有預防作用。

2、咳嗽

  灸法可健脾燥濕,理氣化痰。取背俞穴及任脈、督脈、太陽經腧穴,如肺俞、膏肓、天突、風門、雲門、膻中、太淵、豐隆等。每日1次, 5~7次為1個療程,每療程間

隔7日。

3、哮喘

  灸法可健脾益氣,培土生金,平喘降逆。取背俞和任脈、督脈、陽明經腧穴,如肺俞、定喘、天突、風門、氣海、脾俞、。腎俞、太淵、太溪、足三里等。每日1次,5~

7次為1個療程。

  4、中風

  灸法可益氣固脫,回陽救逆;或開竅熄風,調暢氣血;或散風祛邪,通經活絡。取督脈、任脈、陽明經及少陰經腧穴,如百會、太沖、神闕、關元、氣海、人中、風池、足三里、豐隆等。

  預防中風,用艾炷瘢痕灸,取足三里或絕骨;取足三里、關元、氣海、百會、涌泉。每次15~2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5、胃痛

  灸法可調中和胃,理氣消食。取任脈、足陽明經、背俞穴,如中脘、足三里、內關、公孫、梁門、胃俞、脾俞、商丘等。每日用溫針法,或輕刺激,針后再配合藥艾條灸。

6、腹痛

  灸法可溫中健脾,消食化滯。取背俞穴、任脈、足陽明經穴,如中脘、神闕、天樞、關元、脾俞、胃俞等。

  7、腰痛

  灸治可祛寒通經活絡。取足太陽、督脈經穴,如腎俞、腰陽關、委中、崑崙、人中、命門、志室、太溪等。

  8、痛經

  灸治可溫經散寒,調補沖任。選任脈、督脈、足太陰、足少陰經穴,如內庭、中極、歸來、氣海、血海、次謬、水道、三陰交、地機等。艾條灸,每穴10~20分鐘。

  9、泄瀉

  灸治可溫中散寒,清熱利濕,疏肝健脾,消食導滯及溫補脾胃。取俞募穴、任脈、陽明經、太陽經腧穴,如天樞、中脘、足三里、陰陵泉、三陰交、脾俞、章門、腎俞、大橫、神闕等。

  10、陽痿

  灸治可溫補腎陽。取任脈、督脈和太陽經穴,如腎俞、命門、關元、中極、三陰交、氣海、然谷等。

  11、頸椎

  綜合征灸治可祛風散寒,活血祛瘀。多取督脈及病變局部腧穴,如阿是穴、大椎、風池、肩髃、尺澤、大杼、后溪等。

  12、坐骨神經痛

  灸治可溫經通絡,祛風散寒利濕。取足三陰經和腰骶腧穴,如阿是穴(病變壓痛點)、八髎、秩邊、風市、陽陵泉、足三里、崑崙。

  13、 痔瘡

  灸治以清腸通絡,活血化瘀為主。取督脈、足太陽和手陽明經腧穴,如長強、命門、脊中、次髎、奇穴(十四椎下旁開1寸一多灸)、承山等。

  14、瘰疬

  灸治可疏肝解郁,化痰散結。取病變局部和少陽、陽明經腧穴,如阿是穴、肘尖、天井、足臨泣、手三里、天牖、百勞等。以上各穴輪流施灸,每穴5—7壯,用小艾炷直接灸。瘰疬局部可用隔蒜灸。

  15、濕疹

  灸治可清熱利濕,養血祛風。取病變局部及陽明、太陰經腧穴,如阿是穴、曲池、風市、膈俞、血海、百虫窩等。可用艾卷溫和灸。

  16、痺証

  灸治可祛風利濕散寒,泄熱通經,調和氣血。取病變相應經脈腧穴。如曲池、陽陵泉、腰陽關、環跳、大椎、風市、崑崙、肩髃、陽池、外關、懸鐘、犢鼻、足三里、解溪等。

  17、牙痛

  灸治可疏風清熱,益陰降火。取陽明經、足少陰經腧穴,如合谷、承漿、頰車、內庭、列缺、魚際、太溪、陰谷、曲池等。用艾炷隔蒜灸,治療牙痛效較顯。

以上為一些病痛註解,僅供參考。

注意事項:

1、在做艾灸時,避免過飢過飽,儘量不要被風吹到,同時做完艾灸后要注意保暖。

2、對顏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採用瘢痕灸;

3、溫灸后要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

4、飯後一小時內不宜溫灸。脈搏每分鐘超過90次以上禁灸;過飢、過飽、酒醉禁灸;

5、孕婦禁用;

6、身體發炎部位禁灸;

7、施灸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艾灸.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

8、一般不要在飯前空腹時和飯後立即施灸。

9、注意暈灸,暈灸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出現頭暈、眼花、噁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甚至暈倒。出現暈灸后,要立即停灸,並令躺下靜臥,再加灸足三里

艾灸溫灸養生儀 1

會員信息

廣州健龍科技美容儀器廠
國家/地區︰广东省
經營性質︰生產商
聯繫電話︰13642427272
聯繫人︰黃平 (業務經理)
最後上線︰201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