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西洋參加工產品比較單一,主要商品有原皮西洋參、粉光西洋參、活性西洋參、西洋參果茶等。
原皮西洋參
1.工藝流程
鮮品西洋參→洗刷→晾晒→烘乾→打潮下須→第二次烘乾。
2.技術要點
(l)洗刷
將鮮品西洋參放入水槽中,浸20~30分鐘,接着送入刷洗機洗刷,或用高壓水泵直接沖洗,直到洗淨為止。機器洗刷不徹底的西洋參根,用人工再次洗刷,直到洗淨為止。用水浸泡西洋參時,浸泡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降低根內水溶性成分的含量,洗刷時,要把蘆碗、病疤和支根分叉處附着物洗淨,以確保用藥質量。
(2)晾晒
洗刷后的西洋參,按大(直徑大於20mm)、中(直徑為10~20mm)、小(直徑小於10mm)分別擺在烘乾帘(盤)上,每個帘上只能單層擺放一個規格的西洋參,擺后在日光下晾晒4~5h,然後分別入室烘乾。美國是晾晒2~3天后入室烘乾。
(3)烘乾
晾晒后的西洋參,按大小分別入室或入架,盛有大個西洋參的烘乾帘放在溫度稍高的地方,烘乾室要求保溫效果好,設有供熱、調溫、排潮等設備,室內潔淨。
烘乾西洋參多採用變溫烘乾工藝,一次乾燥成商品。變溫烘乾工藝有多種,其一是20℃→37℃→43℃→32℃;其二是 27℃→38℃→47℃;其三為15.5℃→26.6℃→32℃;其四為37.7℃→43.3℃→32℃;其五為47℃→38℃。第一種變溫烘乾工藝是西洋參入室后,在20℃條件下烘乾2~3天,然後溫度升至40±3℃條件下烘乾8~10天,接着溫度由40±3℃降至32±1℃條件下,將西洋參烘至含水率為13%左右時出室入庫。
其他幾種變溫工藝都是從較低溫度或稍高溫度開始烘乾,烘乾根內含水量為35%時,將溫度調至適中溫度下,烘製成成品為止。
加熱過程中要及時排潮,開始20℃條件下烘乾2~3天階段,要經常排潮,當溫度升至40±3℃時,可適當減少次數,當溫度控制在32℃時,每天排潮 3~4次即可。乾燥室內受熱不均時,應經常檢查,並串動烘乾帘,保証做到室內西洋參參根乾燥程度相近。
(4)打潮下須
商品西洋參是無須,無艼有蘆或無蘆的根體,乾燥的自然形體的西洋參,需要經過打潮下須加工成符合商品規格的產品。
打潮是用噴霧器將熱水噴灑在乾燥后的西洋參根體上,一帘一帘的噴霧,然後摞疊起來並蓋、圍上薄膜,悶3~4h,待參須軟化后取出下須。
取打潮后的根體,把主體和主體下部粗大支根上的鬚根貼近基部剪掉。由干商品上以自然根體長小於7cm,無支根或有2~3條支根類型售價偏高或暢銷,因此下須時,短于7cm的粗大支根部分不能剪斷,應從支根末端把鬚根剪下,根體長大於7cm的,順其自然體型,在末端把鬚根剪下,主體或粗大支根上的須要貼近基部剪下。剪截較粗大支根時,粗的要適當長留,細的要短留。剪下的支須將直接捆成小把,下須后及時將根體、直須、彎須分別擺放在烘乾帘上準備烘乾。
(5)第二次乾燥
將打潮下須后的根體、直須、彎須等放入烘乾室內,在40℃條件下烘乾24h,就可出室分級入庫。
粉光西洋參
1.工藝流程
鮮品西洋參→洗刷→晾晒→烘乾→打潮下須→去皮→第二次烘乾。
2.技術要點
粉光西洋參的洗刷、晾晒、打潮下須。第二次烘乾多項工藝要求與原皮西洋參一樣,所不同的是打潮下須后的根體不立即擺在烘乾帘上乾燥,而是將根體與潔淨的河砂(用清水反復沖洗至潔淨為止)混裝在相應的滾筒內,轉動滾筒,使細砂與根體表面不停的磨擦,待表皮被擦掉后,篩出細砂,將根體擺放在烘乾帘上,在 40℃條件下烘乾24h,即可出室分級。
活性西洋參加工技術
1.加工技術和工藝
活性西洋參,應用冷凍昇華乾燥,微波滅菌及真空包裝新技術,經多次重複試驗,主要工藝流程如下:選料→浸潤→清洗→分選→冷凍處理→負壓乾燥→滅菌→包裝。